
刘邦为何被称为“老流氓”?其实很简单:人的命运配资平台股票开户,天注定。
说刘邦是流氓的人,多半是因为他年轻时在社会上打拼,曾做过泗水亭长。这是一些出生在显赫家庭的人对刘邦的贬低。我们不应该跟着他们的节奏走,毕竟刘邦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、历时六百年的汉朝。至今我们还自称汉人,翻开历史书,能延续六百年的朝代有几个呢?在古代,官宦士绅出身的人通常看不起平民百姓,因此他们称刘邦为流氓。如果我们也跟着称他为流氓,那与骂自己的祖宗有什么区别呢? 刘邦年轻时曾投奔过信陵君,但未能如愿,后来成了陈耳的门客。这一点很少有人提到,他有理想,有追求,尽管求而不得,但他并不甘心像普通人那样屈服,而是一直等待机会。说他是流氓,是司马迁故意贬低他。至于刘邦追杀雍齿的问题,是否豁达,其实和豁达与否没什么关系。当时刘邦刚刚建立了自己的根基,如果雍齿背叛他并带着人马逃跑,谁能容忍这样的背叛?刘邦的成功在于他识人、用人、容人,他有宏大的格局,能够随环境变化调整自己的策略,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,更重要的是,他讲信用。 总体来说,老易的分析非常精彩、透彻,虽然在一些细节上有待商榷:首先,刘邦的曾祖父曾是魏国的大夫,刘邦出生前大约三十年全家搬到了丰县。虽然到刘邦父亲这一代家族已经衰落,但他们的家族积累和见识依然不是普通百姓所能比拟的。举个例子,刘邦出生时,全村的人来庆贺,而且送上的贺礼规格非常高。这显然是家族的威望和声誉所致。其次,刘邦的弟弟刘交跟随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学者浮丘公求学,这种求学的做法显然不是普通农民家庭能承担得起的。 其次,关于刘邦没有学问的问题其实很大。虽然刘邦没有留下很多著作,且对“儒生”颇为轻蔑,但他却能写出“大风歌”和“鸿鹄歌”,他喜欢楚国的礼仪和风俗,且能与天下才子张良讨论兵法,甚至令张良叹服,称他为“沛公乃天授”。另外,刘邦与他文化博学的弟弟刘交关系极好,他们在文化上非常契合,这怎么能说刘邦没有文化呢?刘邦不仅有文化、文采,而且他通过自己丰富的江湖阅历,敏锐地意识到,哪些学问可以为国家所用,哪些只是空洞的、冥顽不灵的理论。他是一个有远见的学者,不仅能理解世间的学问,还能根据现实需求加以应用。 发布于:天津市鼎和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